2018年园区升级行动巡礼之株洲高新区

发布时间:2018年12月11日       来源:株洲市经信委      阅读:174次

      前三季度,株洲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1530亿元,增长9.6%。全年预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30亿元,同比增长7.6%;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34亿元,同比增长8%左右,预计全年完成技工贸收入2300亿元,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。
  今年以来,株洲高新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聚集龙头项目为抓手,着力推进株洲·中国动力谷核心区建设。
  招商引资持续发力 8个亿元以上项目先后落户
  园区的高质量发展,需要高质量项目来支撑。
  前不久,奇点汽车高品质智能电动商用车基地在新马工业园正式动工。根据规划,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,建设年产5万台、年产值100亿元的纯电动智能商用汽车生产基地。
  今年以来,株洲高新区紧紧围绕轨道交通、通用航空、新能源汽车三大特色产业布局,持续优化“3+3+1”产业体系开展精准招商、招大引强。
  其中,《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》规定,对于最终促成投资成功的个人或单位最高奖励300万元;《入园工业项目土地使用及标准厂房租售相关优惠政策(试行)》规定,对每亩地创税大于或等于20万元的企业,将其上缴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作为产业扶持资金,补给企业。
  “我们始终坚持‘走出去、请进来’,开展小分队招商70余批次,邀请客商来区考察百余次。区领导班子走遍长三角等地,不是在去往项目签约的现场,就是在向客商讲述‘高新故事’的路上。”株洲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。以聚集龙头项目为抓手,锁定“500强”“央字头”“国字号”以及行业百强企业,坚持领导带队招商、小分队招商,今年以来6个招商产业小组招商400余批次,邀请客商前来考察,重大产业项目接连落地。
  截至10月底,园区实现新签项目156个,合同引资额491.6亿元,总投资70亿元的信息港项目、总投资50亿元的奇点汽车项目、总投资20亿元的乐宜嘉家居集成产业化基地、总投资19亿元的株洲汽配电商城、总投资15亿元的立方锂电池项目二期、总投资10亿元的众普森LED产业科技园、总投资10亿元的ITO靶材项目、总投资100亿元的绿地武广新城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先后落户园区。
  “马上就办”成常态 高效便捷服务促进项目提速
  “1天内领到营业执照,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,如今在株洲高新区实现了,而且全程由株洲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免费代办。” 株洲岱勒新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高效服务促进了招商引资成果的快速转化。
  项目接连签约,如何保障落地的实效和治理?不断延伸的服务链条,成为株洲高新区项目推进背后的重要支撑。
  创新服务体制机制。株洲高新区压实“一个项目、一个领导、一个服务责任单位、一名项目联系员、一套时间任务计划”领导责任制,并将项目建设服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,与“面子、票子、位子”挂钩,确保项目扎实落地履约,招商引资见实效。
  推进“马上就办”成常态。作为全省唯一的“证照分离”试点国家级园区,今年10月8日起,株洲高新区354项涉企事项的25个部门,全部进驻企业发展服务中心,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,实现“大厅之外无审批”。
  积极协调政银企三方关系,缓解企业融资难题。园区先后组建或引进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、9家科技银行、15家风投机构,主导和参与设立了11支产业创投基金,总金额达到50亿元。同时,为更好解决园区许多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,目前株洲高新区正在筹建一家大型园区产业投资公司,目前正在进一步细化筹建方案。
  不断优化的服务,成为助推项目落地、园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。1-10月,全区重点项目开工44个,竣工14个,完成投资87.55亿元。昌龙汽车、中车智能轨道快运系统(ART)、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等44个项目相继开工,升华科技、岱勒新材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。园区储备产业项目土地2422亩,建成标厂29.4万平米,提前完成全年任务;土地出让794.3亩,报批2349亩。在9月全市园区土地储备、标厂建设等讲评会中,该区以104.7的高分,获全市第一。
  聚集国际资源 创新平台建设亮点凸显
  今年,株洲高新区围绕公共技术、协同创新平台、海外交流与合作,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  园区不断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。目前,园区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累计突破200家,其中包括特种合金增材制造中心项目、中成动力纯电动乘用车驱动系统总成项目等30个高端创新创业团队、平台项目。积极对接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,建立长期有效合作机制,引进罗安、欧阳晓平、吴鑫华等12位国内外院士,在园区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(点)。园区新增高层次人才114名,中国动力谷专家人才库目前达到559名,已经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24家、省级61家,院士工作站(点)14家。
  实施国际创新资源合作工程,建立“四谷联动”工作机制。株洲·中国动力谷与美国加州“硅谷”、西雅图“云谷”及德国“碳纤维谷”建立“四谷”联动机制,合作建立中国动力谷·美国硅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、美国云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、德国碳纤维谷创新平台等离岸创新中心,在招才引智、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。
  此外,园区还加快科创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搭建,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效率。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,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,目前已经建成龙创国家汽车工业设计中心、湖南省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院、中德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、中欧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创新平台,推动协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。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,轨道交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、国家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两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,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。联合中车株洲所、启迪之星共建轨道交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,积极推动打造轨道交通创新共赢生态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