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低物流成本 株洲的向上竞争之道

发布时间:2024年04月24日       来源:株洲日报      阅读:4次

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,“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”“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”。为优化营商环境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物流,是实体经济的“筋络”,联接生产和消费、内贸和外贸。打通卡点堵点问题、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,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,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,提高经济运行效率。

株洲物流行业计划用3年时间,完成一个1%的小目标。

这个数字对应的指标是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,其高低直接反映了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和成本,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经济的发展。对于“先进制造业当家”的株洲来说,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于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尤为重要。

在业内,制造业物流一直摘不掉“高成本”的帽子,无论是在资金还是效率方面,都影响了整个制造链条。公开资料显示,在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中,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%左右,用于物流过程的时间几乎为90%。

但换一个角度看,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,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。按照既有的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,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很难降低,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视角转到物流成本。

近年来,国、省、市层面密切关注物流降本增效工作。无论是今年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,还是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,都重点提到了“降低物流成本”工作。

株洲也动作频频。新鲜出炉的《株洲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(简称“《三年行动》”)中提出,力争到2026年,我市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较2023年下降1%以上,降至13.2%以下。

小目标背后,一个尴尬的事实,曾深深刺痛株洲人。

这座镶嵌于南北要冲、东西交汇之地的制造业明珠,本有禀赋突出的物流区位优势,却未能带来物流成本优势。

目前,株洲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,高于长沙和湘潭。“从2022年来看,如果我们物流成本能降2%,成本就能减少72亿元。对照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,相当于推动利润提高近32%,企业竞争力自然就提升了。”市内一位业内人士算出了城市发展的大账。

“1+1+1>3”的实践

火车“哐当哐当”穿城而过,湘江“哗啦哗啦”向北而去,但大部分货物却依然要靠货车“七转八转”。

图片

▲ 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仪式。

“门到门”与“港到港”“站到站”的成本费用,显然并不一样。严重“偏科”,是导致株洲物流费用偏高的关键原因之一:成本最高的公路运输,占了对外运输九成;坐拥中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,铁路运输远低于全国水平;拥有100公里湘江干流,性价比最高的水运占比远低于全省水平。

一份货源调查报告显示:我市物流总体以工业品物流为主,占比73%。株洲电力机车年产量8000辆以上,新能源汽车年产量4万辆以上,安全计算机年产量100万台,服装类货运量达到7.4万吨/年,水泥、钢材等建筑类货运量达到1370万吨/年,基本都以公路汽运方式为主。

近年来,铁路枢纽没有发挥物流运输优势、基础设施薄弱、多式联运发展滞后、物流成本较高等突出问题,被纷纷摆上“手术台”。追根究底,对症下药,一套降本增效的“组合拳”随之打出:物流降本增效工作专班迅速组建,赴义乌市调研学习先进经验,推进多式联运实施路径及对策研究……

抢抓政策窗口期,我市还加强物流领域项目包装策划和储备,2024年第一批政府专项债,共申报物流基础设施项目23个。超长期特别国债物流领域,储备项目25个,总投资96亿元。

困扰三一智慧钢铁城项目的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预计到今年底就能得到解决。届时,货运火车可以通过三一智慧钢铁城铁路专线,直接驶入三一智慧钢铁城园区。

2022年7月,园区在市、区相关部门支持协助下,与株洲港有限公司、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分别签约,“牵手”推进“铁水公”多式联运。实践证明,“1+1+1>3”,不等式成立。

仁一集团副总经理邱新民算账,通过铁路与公路方式联运,成本较纯公路运输大幅降低,每吨便宜约四五十元。火车开进三一智慧钢铁城园区后,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。

虽然换算到物流总成本中,这四五十元的背后,可能只对应了几千元、几万元,并不太起眼。但这些省下来的小成本,都将变成企业报表上实实在在的利润。

“1杯咖啡时间”的启示

在株洲,“1杯咖啡时间”,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。

在这里,喝1杯咖啡的时间,能集结行业顶尖专家商讨技术细节,也能集齐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。这个时间背后,聚集着先进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企业400多家,方圆5公里内,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%以上。

秘诀可以浓缩为6个字:产业链供应链。

三面环山、不靠海的义乌,从地图上并不起眼,但在全球贸易版图上举足轻重。这里,每天有1000多个集装箱出海,被誉为“世界超市”。义乌经验,其实就是完整的产业链条、强大的“一站式供应链服务”和“贸易生态圈”。

全球贸易看中国,中国贸易看大宗,中国大宗看厦门。作为中国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,厦门拥有1.7万余家供应链相关服务企业,构建起一张以厦门为枢纽、辐射全国的供应链网络,年营业额超过3.6万亿元。

在物流降成本领域,“链作用”至关重要。

降低物流成本并不等同于简单降低物流或快递的价格,而是要从全局出发、多角度筹谋,有效降低运输成本、仓储成本、管理成本。追求的目标是:在既定的服务水平下追求系统成本最优,这涉及整个供应链的优化。

因此,同样作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,“株洲样本”也必须站在产业链供应链视角,通过提升质量、增强效率,重点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,提升物流价值创造能力。

有效降低物流成本,还要政策链的支持。当前,各地营商环境的竞争焦点,正加速转向成本领域。只有对每一项运营成本抽丝剥茧,不放过一切影响利润的“犄角旮旯”,一项项“抠”成本,才能拥有持续成本优化能力。

这是企业发展的经营之道,也是株洲向上的竞争之道。

深度剖析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——物流、用电、用工、融资等方面成本,我市提出了“以降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”优化思路,希望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的优化营商环境路径,构建以“降本增效”为底层逻辑的发展生态。

一场服务企业的“一降一升”行动在株洲全面打响,旨在以“100%”努力促进企业生产成本降低1%以上,利润提升1%以上。在加速打造“成本洼地”“利润高地”中,株洲正在逐步累积竞争胜势。

来源:株洲日报